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
由于TIA在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方面与缺血性脑卒中非常类似,因此国际
上通常将TIA和缺血性脑卒中列入相同的预防及治疗指南中。为简化操作流程,
本TIA治疗的指导规范具体循证医学证据见《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
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》及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》,并补
充最新循证医学证据。
(一)急性期溶栓治疗
1.TIA 是重要的急性病症,早期致残率及复发风险高,在急诊时,对症状持
续≥30分钟者,应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流程开始绿色通道评估。
2.到目前为止,TIA溶栓治疗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,建议对于合并大动脉狭
窄、NIHSS评分高的患者,参考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原则进行静
脉溶栓或机械取栓等治疗。
(二)口服抗栓药物治疗
1.非心源性TIA的抗栓治疗
(1)对于非心源性TIA患者,建议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
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。
(2)阿司匹林(50~325mg/d)或氯吡格雷(75mg/d)单药治疗均可以作为首选
抗血小板药物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~150mg/d。阿司匹林
(25mg)+缓释型双嘧达莫(200mg)2次/d或西洛他唑(100mg)2次/d,均可作为
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治疗药物。最新证据:最近公布的替格瑞洛与阿司匹
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与TIA的研究(AcuteStrokeorTransientischaemicAttack
Treated with Aspirin or Ticagrelor and Patient Outcomes,SOCRATES)研究结果表
明,非心源性高危TIA(ABCD2评分≥4分)患者,发病24小时内给予替格瑞洛治
疗,其安全性与阿司匹林无异,但有效性并不优于阿司匹林。因此,抗血小板药
物应在患者危险因素、费用、耐受性和其他临床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选择。
(3)发病在24小时内,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(ABCD2评分≥4分)的急性
非心源性TIA,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天。此后阿司匹林或
氯吡格雷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。最新证据:最新公布的新发TIA和
210
轻型缺血性卒中的血小板抑制治疗(Platelet-Oriented Inhibition in New TIAand
Minor Ischemic Stroke,POINT)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治疗方案的合理性。
该研究表明,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天,可以降低非心源性高危TIA患
者90天时联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,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事件的发生率。因
此,非心源性高危TIA,急性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以21天为宜。
(4)发病30天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(狭窄率70%~99%)的
TIA 患者,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天。此后阿司匹林或氯吡
格雷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。
(5)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TIA患者,推荐抗血小板及他
汀类药物治疗。口服抗凝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效果的比较尚无
肯定结论。
(6)非心源性TIA患者,不推荐常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
小板治疗